2020年盐边县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3 来源:盐边县统计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去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步好转,盐边县推出各项促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202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922.2万元,同比下降3%。其中12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4.2万元,同比增长19.6%,较11月提升19.4个百分点,全县消费品市场复苏回暖。
一、消费品市场基本情况
(一)消费市场活力逐步恢复
2020年,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9922.2万元,同比下降3%,降幅较2月收窄13.1个百分点,与米易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差距逐渐缩小,全县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5.5%,与米易县11月累计增速差距1.5个百分点(米易县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4%),12月累计增速差距缩小为0.5个百分点(米易县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2.5%),2020年全县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态势(如下图所示)。
(二)乡村消费市场恢复好于城镇
随着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地区消费潜力逐渐释放。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963.6万元,同比增长3.9%,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17958.6万元,同比下降3.6%,乡村增速高于城镇7.5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
(三)商品零售主导地位突出
批发零售企业在推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虽然年初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恢复势头明显,2020年全县实现商品零售额114094.5万元,同比下降1.2%,降幅较今年2月收窄7.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主导地位突出。全年实现餐费收入15827.7万元,同比下降13.9%,降幅较今年2月收窄33.6个百分点,餐费收入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
(四)生活必需品增长较快
今年受疫情影响,居家生活需求增加,相关商品物价上涨,“吃”“用”相关的生活必需品销售额逆势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其中粮油类、肉禽蛋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22.5%、22.2%、23.1%、22.2%、24.2%。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品市场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支撑
全县消费品市场缺乏多元化支撑,零售额结构比较单一,居民除吃、穿、用等刚性需求商品外,对成品油类依赖度相对较高,2020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在限上单位零售额中的占比达到65%,其速度的波动会影响全县限上企业(单位)的零售额速度。
(二)住宿餐饮行业恢复较慢,完全恢复尚需时日
2020年,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332.4万元,同比下降20.6%,较今年一季度降幅收窄37.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904.5万元,同比下降11.6%,较今年一季度降幅收窄28.1个百分点。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住宿和餐饮企业已逐渐恢复经营,但尚未走出低迷态势,完全恢复尚需时日。
三、意见建议
(一)重视在库企业发展,培育优质限下企业
重点关注体量较大企业和一些经营下滑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尽快摆脱困境,保持目前在库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强部门协作,摸清全县规模较大的批零住餐单位,大力培育限下商贸企业成长为优质限上企业,纳入联网直报单位统计库,进一步提高限上单位比重,扩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规模,优化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结构,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确保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增长。
(二)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模式
从现有限上法人单位看,盐边县限额以上企业中尚无电子商务企业,2020年,全县无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当前,应积极引导企业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依托互联网电子平台的快速发展,鼓励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电商等形式在线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提高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加大对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服务消费产业扶持力度,鼓励餐饮、住宿企业对自身产品服务进行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人气,增强对住宿餐饮业的带动作用,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注入新的“增长引擎”。
(三)挖掘乡村消费市场,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2020年,全县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963.6万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17958.6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占90%,乡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乡村地区是消费新的增长点,要充分激发农村消费活力。一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从根本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敢消费、能消费、会消费;二是着力培育农村市场,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商品交易市场和商业网点设施建设,推出针对农民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的产品;三是发展一批农业销售企业,有效地将农产品转换为商品,努力构建现代化农村商品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