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盐边旅游 > 盐边风光 > 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

苗族绷鼓仪式

发布时间:2019-04-29 来源:约稿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苗族绷鼓仪式

沙陇    

     

  红宝苗族彝族乡位于盐边县北部,境内主要居住着苗族、彝族,有少量汉族、白族、傈僳族。

  苗族绷鼓是全族人祭祀祖宗、驱邪祈福的仪式活动,一般要四、五代人才举行一次,现逐渐演变为节日与祭祀相融的活动。20091219日,红宝苗族彝族乡举办了民改以来最为隆重的第三次绷鼓(节)仪式,有白苗青苗共六、七百人参加。

  举行绷鼓仪式,由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共同发起,组成“主事会”并从中推选一位为祭司,祭司择一个“吉日”,砍樟树做成长1.3米,直径0.9米的鼓桶,派人到奶头山泉水边寻找牲畜吃不到、无污染、弯折不断的藤条,切成0.9米长的段条,宰杀公黄牛一头取皮,用木材做成直径0.5米的“鼓蛋”数个,土灶灰和茶叶水两盒,长1.5米,直径0.1米,圆木4根,长1.5米,宽0.9米的木板二块,做好绷鼓的准备。

  绷鼓仪式开始,祭司带领三位吹笙人先向被宰杀的牛烧纸烧香,顺返时针吹芦笙转三圈,每转一圈拜一次,意为杀牛是祭天祭地祭祖宗,数十人对歌、跳舞、表演本族传统文艺节目。随后由两个小伙用竹竿抬着牛皮,族人跟着向绷鼓场地走去。在祭司择的“吉地”前,族人已挖好一个直径0.9米深0.3的土坑,将圆木搭成井字架,上下盖木板搭成绷鼓架,用绳子将绷有牛皮,鼓蛋的鼓桶固定在绷鼓架上,用灶灰和茶水涂在牛毛上。祭司率领5个吹笙人先拜佛祖,再拜祖先,吹芦笙围绷鼓架顺返时针转三圈,转一圈拜祭一次,完毕后,由9名男人持藤条顺返时针三圈鞭打牛皮,再由7名女人持藤条顺返时针鞭打三圈,接着由每户35人轮流鞭打。族人围着打鼓人边吹芦笙边对歌边跳舞,直到牛毛全部脱光,牛皮发白,主事人用竹蔑圈牢钉铁环铁钉后,鼓即做成。

  天黑后,祭司率5名吹笙人吹笙走前,一位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背鼓其后,族人跟随向公房走去。公房内早有5位族中老人备好酒肉紧闭房门等待,待背鼓人到达门前,门内外用苗语对答:

  “请开门”

  “什么人?做什么的?”

  “我是背鼓人,前来借宿的。”

  “既是背鼓人,鼓爹鼓妈住何方?叫什么?”

  “鼓爹住北,鼓妈住南,名叫史育和雅约。”

  “鼓爹鼓妈叫你来做什么?”

  “查看苗族人的生活,祝愿家庭和睦,人丁兴旺,儿女满堂,祝愿凡间五谷丰收装满楼,金银财宝装满箱,猪牛羊马壮。”

  “佛祖说什么?”

  “原人间风调雨顺,人畜安康。”

  “你看到什么?”

  “苗山在变样,庄稼长势好,猪牛羊马旺,房子宽又大,人人精神爽。”

  公房门打开,房内长辈接鼓进门,严禁外族人入内,即发给背鼓人“利时钱”,“长寿银”和双杯酒。主事会将一根3.5米斑竹斜绑于公房横梁上形成一个叉,用绳子把鼓吊在火塘上方竹叉上,距地面1.3米,桌上放有一碗酒,一碗米粑粑。七位主事会和长辈在主位上落座后,祭司开始念经文,其中一位充当鼓师的用一对鼓棰击鼓,意为鼓声将神灵与人已沟通,鼓点的大小,强弱快慢均包含了苗族人的愿望和向往。随着鼓声,祭司率领3名吹笙人围鼓顺返时针转三圈,每转一圈拜一次。老人们吃一口米粑粑,喝一口酒,听祭司演唱苗族祭祀《斗釜歌》“天有山崩地裂,人有生死离别,人皆说你死去,子孙哀痛哭永别;今日绷鼓成,贵州拜祖坟,今天拜佛祖,超度你灵魂……”共三十二段。在歌声中,一主事手捉一只红公鸡,将鸡头敲鼓,用鸡冠血涂在鼓上,拔鸡毛贴在血上。歌毕,祭司率吹笙人一一从鼓下穿过,表示绷鼓仪式接近尾声,族人喝酒,吃牛肉,吹芦笙,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翌日,“主事会”老人将鼓蛋和剩下的牛皮条分给族人。得者视为珍品,认为这鼓蛋能驱鬼除邪,逢凶化吉,防治疾病;牛皮能给人带来平安,出门带着有运气。新绷的鼓放在公房或岩洞之中,供族人办丧事或祭祀时取用。至此,绷鼓仪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