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三农服务 > 三农工作情况

三农工作情况

大棚蔬菜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2-1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一、巧浇水

1.浇水时间的选择。大棚蔬菜浇水,最好选在晴暖天气进行,以上午8~11时为宜。2.浇水量视天气而定。一般晴天多浇,阴雨天不浇或少浇。由阴转睛时,浇水量由小变大,间隔期由长变短;由晴转阴时,浇水量由大变小,间隔期由短变长。3.一次浇水不宜过多。浇水应泼浇或喷洒,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滴灌,采用漫灌方式灌水不能翻厢,半沟水灌通即可。尤其在寒冷季节大棚内气温和地温都比较低时,浇水量更应小些,间隔期也要长一些。4.不同部位浇水量不同。大棚南部土壤水分蒸发,浇水量应大,而大棚东西部和北部温度低,土壤水份不宜蒸发,浇水量相应小些。5.视生育期浇水,幼苗期、抽蔓期采用泼浇或喷洒,开花结果期采用漫灌方式。

  

二、巧施肥

l.大棚蔬菜的吸肥特点。大棚蔬菜由于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较高,因此吸肥量大,为露地的l~2倍,属于喜高肥作物。大棚蔬菜吸收硼、钾的量比较高。蔬菜根系盐基代换量为40~60厘米/千克干根,吸收能力特别强,钙素营养水平高,根系呼吸需氧量高,当土壤通气不良,含氧量在10%以下时,蔬菜产量明显下降。

  

2.蔬菜大棚施肥的现状。(1)使用有机肥少,肥力低,据调查,大多数蔬菜大棚特别是新建大棚施用有机肥偏少,且未腐熟,含有许多对蔬菜或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不仅污染了土壤,而且影响了蔬菜产量及品质,同时降低了大棚的经济效益。(2)氮、磷、钾比例不协调,菜农受习惯及传统的影响,施用尿素、碳铵、硫酸铵等氨态氮肥多,施用磷肥少,钾肥更少。大棚蔬菜缺钾,在某些地方已成为影响蔬菜高产的因素。(3)对微肥的作用重视不够,实际上大棚蔬菜不仅大量吸收氮、磷、钾肥,对铁、钙、镁、硼、锌等微量元素吸收也较多。但由于许多菜农对微肥重视不够,施用少或不施,使得大棚蔬菜常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

  

3.合理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施用化肥时必须掌握以下原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需施用,每亩地用量应控制在25公斤以下;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其比例为2:10

  

(1)重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大棚蔬菜施用有机肥既能充分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又可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微循环,增强土壤的通气、保肥、保水能力,是促进和保证充足的营养生长,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的基础。因而大棚蔬菜每年都要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000~10000千克/亩。

  

(2)以氮、磷、钾配方施肥。最好施用蔬菜专用肥或有机复合肥,增施磷、钾肥,底肥、追肥、叶肥分次合理施用,不搞一炮轰或只重底肥不重追肥及只重根肥不重叶肥的做法。

  

(3)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对大棚土壤作养分化验,对缺少中微量元素的土壤,可追施钙、镁、磷肥,硫酸亚铁,硼  砂,氯化钙等,会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并能改善蔬菜品质。采用叶面追肥的方法施用微肥效果更好,也更经济。

  

(4)推广施用蔬菜专用肥。蔬菜专用肥是根据地力水平、蔬菜品种、蔬菜吸肥规律等配制成的一种高效复混肥,具有养分全、肥效快、易吸收、施用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等优点。不同的品种施用不同的专用肥。由目前过多施用氮、磷肥轻视钾肥、微肥改为科学施用蔬菜专用肥,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蔬菜品质及产量,从而提高蔬菜大棚的效益。据多点试验,施用蔬菜专用肥比习惯施肥增产30%~40%,降低成本100元/亩以上。

  

三、科学防治病虫害

(一)营养防治   蔬菜自身的营养与抗病性有关,调节营养、增强免疫功能是营养防治的关键,因病原物的侵染力取决于蔬菜自身的营养状况,科学的施肥,调节蔬菜体内的营养,达到抗病的目的。营养条件最佳时,抗病能力就增强。试验证明,蔬菜体内的硅氮或钾氮比值增大时,可有效的抗病斑扩展。钾肥可以降低真菌、细菌的危害,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16kg,对辣椒根腐病、番茄的早疫病防治效果可达到80.1%,增产达16.3%,钾可使茄果类蔬菜提高成熟而避病。钾对气孔的开闭调控快,能提高ATP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抗病能力。增施硼肥对葫芦科蔬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在发病初期,叶面喷1%的硼砂可有效的抵制白粉病的发生,另外,铁可降低蔬菜苗期炭疽菌的危害程度。钙、锌对真菌病害的病斑扩展抵制作用较强。科学施肥,调节蔬菜体内的营养,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   间套作模式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一般不易发生灾难性病虫现象。原因是: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各营养级上的生物都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物种都不可能无限增长,故处于平衡状态。人类活动,使食物网受破坏,病虫害不时大发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昆明生态研究所与地方合作,模拟热带环境,推广橡胶与茶叶间作,一方面减轻了橡胶树的冻害,另一方面减少了虫害。据统计,胶茶群落中,有害虫天敌——蜘蛛123种,蜘蛛吃掉了害虫,避免了在茶树上喷药。

  

(三)生态防治   理论依据是:任何一种病原物的入侵有它一定的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随着蔬菜种植方式的改变,保护地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使人们认识到生态防治的重要性。这一防治方法可有效的使用于保护地栽培的各种蔬菜,是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措施。生态防治遵循了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防治效果明显稳定人为的改变这一侵入的条件,可使病害不发生或轻发生,生态防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防治方法,也迫使我们向新的领域发展,使传统的防治方法得以更新,也使人们认识到这一新的防治方法的重要性。人为调控环境条件。

  

(四)以菌治菌防治,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利用根瘤菌、固氮菌防治蔬菜的某些病害有明显的效果。经试验证明,根瘤菌、固氮菌对土壤中的病原物抵制作用很强,有促进蔬菜生长的作用,例如豆科蔬菜的根瘤菌对番茄、辣椒的根腐病菌有较强的抵制作用,对一些土壤传播的病害也有防治效果。我们经过豆科蔬菜和茄科蔬菜的轮作,再施人少量的菌肥,结果基本不发病,分析其原因,豆科蔬菜的根瘤菌、固氮菌能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因而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很低,扩散力差。根菌的菌丝能杀死病原物中的有害物质,能抵制病菌的繁殖。根瘤菌的菌根还可降低病原物的活性,例如:一些豆科蔬菜根系的固氮菌能够抵制根腐病的发生。以菌治病的发展潜力大,在生产中已被推广应用。利用害虫的天敌和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首先是要保护好害虫天敌,从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

  

(五)利用抗性品种防治   防治蔬菜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但是,许多品种在自然条件下无抗生材料,有的虽然有抗性也是多基因控制。常规的育种方法难以利用,近几年来在抗性基因研究方面有了的突破,人工合成基因的出现创造了抗生物质的途径,突破了蔬菜亲本近缘关系的限制。人工合成基因转移到植物中去,可获得抗性种质材料,常规的育种方法可利用这材料做亲本,把抗性基因转移到受体品种中去,育成抗病品种,例如:辣椒、番茄等,通过此种方法育成许多抗病的新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病害收效很大,是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方法。

  

(六)物理防治   如利用温汤浸种杀死种子携带的部分病菌和虫卵,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和冬季低温杀灭病菌虫卵。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如采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利用性诱剂、糖醋诱杀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利用黑光灯诱杀地老虎、甘兰夜蛾等害虫。

  

(七)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使用农药,并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蔬菜上使用的化学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另外还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适合期限防治,对症下药,要搞好预测预报,做到有针对性达标防治。没有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不得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使用农药次数和使用量,达到病虫害防治指标的要及时用药,提高防效。要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准确选择施药时间;根据田间病虫的分布状况,准确选择施药方式、剂量和次数。

  

1.避开高温时节施药。一般上午11时前或下午4时后施药。

  

2.施药浓度要合理,一般其浓度要比露地施用的浓度稍低,避免重复施用同一种农药。

  

3.减少喷施次数,增施烟雾剂或烟熏剂类农药。

  

4.慎用除草剂类农药。

  

四、补充气肥

冬季气温低,土壤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少,因此在大棚蔬菜的中后期往往缺二氧化碳。各地可根据以下方法补充氮肥:一是深施碳铵,可释放二氧化碳。一般每平米施碳铵10克,施肥深度5~8厘米;二是采用化学生成法。每亩棚内均匀放置40个陶瓷容器,先将98%浓度的工业硫酸和水按1:3比例稀释(将硫酸往水里倒以防硫酸溅出伤人),再分配到各个容器中,每个器盛入0.5千克溶液。每天日出后30分钟加入碳铵90克,一次稀硫酸液可供3天加碳铵用;三是在施底肥时增施腐熟的农家肥。

  

五、做好通风换气及排湿工作

塑料棚内湿度忽高忽低,空气相对湿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中午前后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夜晚温度低,空气相对湿度高。在密闭的棚内,白天空气湿度低,中午空气湿度达最低,夜晚空气湿度逐渐增高,即使晴天,其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而且持续8~9小时以上,水汽量(空气绝对湿度)比外界空气高出5倍以上。空气湿度过高对大多数蔬菜生长发育不利,为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12月、1月份,若遇晴天,则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通风排湿降温,下午4点至次日9点则闭棚保温;若遇阴天,则闭棚保温。3月、4月份,若遇晴天,则上午8点至下午6点通风排湿降温,下午6时至次日8时闭棚保温;若遇阴天,则视情况合理调节棚内环境。大棚内温度,一般白天保持在20~35度,夜间保持在12度以上。

  

六、预防氨中毒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种植的大棚蔬菜,在冬春季出现连续晴朗的高温天气时,常常发生氨气中毒的生理障碍。我们在调查时发现,辣椒、番茄、黄瓜对氨气非常敏感,茄子和叶菜类的蔬菜次之。据测定,当大棚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5毫克/升时,蔬菜就开始受到危害。这种危害的途径是,氨气通过植株的气孔和水孔进入体内,使幼芽和最具生命活力的叶片最先受到伤害。由于氨气进入体内所发生的是还原作用,受害叶片很快出现褪色症状,似开水烫伤一样。产生氨气中毒的原因,一是在大棚的地面撒施尿素、碳铵、人粪尿等直接产生氨气;二是施入尚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转化过程中释放氨气;三是化肥或有机肥过量投入更易产生氨气;四是大棚四周的环境污染也会导入氨气。大棚蔬菜氨气中毒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使棚栽蔬菜生产遭受损失。但及早鉴别棚内气体的安全状态,这种危害是可以预防的。

  

安全施肥  棚栽蔬菜无论施基肥或者追肥,都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施用有机肥作基肥的,一定要充分腐熟;二是化肥和有机肥只能深施不能在地面撒施;三是施肥不能过量,特别是追肥宜少量多次追施;四是适墒施肥,或施后灌水,使肥料能及时分解释放。

  

检测氨气   要经常在棚内检查气体状态,可选用医药公司出售的酸碱度试纸,测定棚膜内水珠的酸碱度值浓度,当酸碱度在8.2以上时,必须及时放风排气。若稍迟缓,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及时抢救   当棚内蔬菜已出现氨气中毒症状时,除放风排气外,一要快速灌水,降低土壤肥料溶液浓度;二要根外喷施惠满丰、高美施等活性液肥,浓度为1: 500倍液,能较好地平衡植株体内和土壤的酸碱度;三可在植株叶片背面喷施1%食用醋,可以减轻和缓解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