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推动帮扶资产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12-25 来源:盐边县农业农村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一、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一是健全制度促规范。县级层面出台《盐边县扶贫(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细则》,从帮扶项目资产权属界定、资产管理、运营管护、资产处置等方面全过程实行严格规范管理,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针对乡村两级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集体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制定并印发《盐边县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护制度(试行)》《盐边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盐边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3个制度性文件,全面指导乡、村两级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以及规范集体经济合同签订。二是加强培训强本领。全年组织召开扶贫和帮扶资产管理工作推进会议3次,其中:聘请第三方财务公司开展集体财务管理平台操作培训1次,组织开展乡镇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培训2次,对扶贫和帮扶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和系统性业务培训,确保乡村干部和相关资产管理单位人员成为“明白人”。
二、全面清核资产,摸清管护情况。一是扎实开展资产清核。组织全县12个乡镇及县级行业部门,全面开展了扶贫和帮扶项目资产清查核实工作,摸清资产底数,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清查,发现部分项目建成后不形成资产或资产原值与项目实际验收结算情况不符,及时修改更新了扶贫和帮扶项目资产台账;发现个别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为后续的优化配置和盘活利用提供了依据,并及时落实了“四个一批”帮扶措施。二是有序开展审核指导。按照帮扶产业“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要求,组织各乡镇对扶贫和帮扶项目资产开展“四个一批”分类工作,共计梳理经营性帮扶产业项目27个,投资规模2571.96万元,其中巩固类项目占比达81.5%。同时,县统一制发了产权移交、资产确权、后续管护制度全套模版,明确工作程序,统一工作口径,开展精准化指导;组织专人对经营性帮扶资产项目运营案、收益分配方案进行了审核修改,确保帮扶项目资产持续高效运行、正常有效利用、收益合理分配。
三、强化监督检查,做实问题整改。一是超常规开展督促指导。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集中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抽调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人员组建攻坚行动专项督导组,对“三资”体量大、项目多的重点乡(镇)、重点村开展专项督查指导,发现问题84个,其中帮扶项目资产问题36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对一般乡(镇)、村实行村级自查、乡级全覆盖检查,建立县农业农村局副科级领导包片指导工作制,指导帮助乡镇、村(社区)开展再排查、再梳理,新发现帮扶项目资产未及时录入农村三资管理系统、经营性帮扶项目运营方案不规范等方面问题15个,点对点下发督促整改函12份。二是有力开展督导调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情况,针对资产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听取各乡镇帮扶资产后续管理情况汇报,进一步压紧压实县、乡、村各级监管责任。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到乡村实地调研项目资产实际运营状况和效益发挥情况6次,确保资产问题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