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盐边要闻

盐边要闻

民族团结进步丨贺正桥:傈僳族服饰制作“守艺人”

发布时间:2022-06-29 来源:盐边县融媒体中心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一梭为火草线,一梭为麻线,然后交织而成……”在红果彝族乡三滩村的盐边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贺正桥坐在织布机前用脚踩动脚下的竹板,竹板带动织布机一上一下地把穿好的线分成整整齐齐两份。

  从割火草、焐火草、捻线、晾晒、理线、漂洗、布织桩、纺织等20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付出了她们辛勤的汗水,充分展现了傈僳服饰制作的高超技术和工艺智慧。

  

  “火草布是傈僳服饰制作中独有的纺织技艺,用植物的根和树皮熬煮成汁做染料,染成红、褐、黄、棕、蓝等颜色,裁成衣服,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缝制。”贺正桥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祖辈们的熏陶,爱上了纺织,一直跟母亲学习纺织技艺。“我妈妈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她从我奶奶那里学会了从种麻、纺麻线、织布到彩绣等傈僳族服饰传统工艺。在母亲的熏陶下,我爱上了傈僳服饰制作,成为母亲忠实的‘徒弟’。”

  火草布编织时有两梭,一梭是麻线或棉线,一梭是火草线,相互配合拉好线,拉线方法的不同可以决定布料的单双层和长度宽度,往往一匹布长十多米,宽度可以放一百多股线。把这些线一对一对穿过织布机子,再把线的两端固定在柱子上,把织布机挂好就可以开始织布了。织成布后,再做成衣服、褂子、腰带、挎包等。

  

  

  

  贺正桥告诉记者,“女子的服饰则要刺绣各种图案,若是新娘服装,一般需要几年才能完成,儿童装需要一年左右,一般女装也要好几个月。男子的服饰则在领口、袖口、裤脚、腰带绣成图案,男女老少都需要背一个挂包,包上绣有各种图案,这是傈僳族服饰的‘标识’。”

  傈僳族男女老少都有各自的传统服饰,逢年过节或重大活动必须着传统服饰,但绣花挂包任何时候都不离身,这是传统。

  贺正桥技艺娴熟,邻里女子们经常聚在一起向她学习,她也热心给大家传授技艺。她说:“我从小就爱这门手艺。现在我想把我们傈僳服饰的织布技艺传下去,一代传一代,把这个织布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2020年7月,“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被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