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多彩非遗进课堂 传统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10-21 来源:盐边县融媒体中心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为推进“非遗”进校园,弘扬传承盐边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化办学,盐边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创新开设苗族蜡染、傈僳族刺绣等非遗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得以近距离接触与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同学们,我们先把蜡在容器里融化,然后用蜡刀蘸取蜡液在提前绘画好的图案上勾勒……”10月17日,苗族蜡染课堂上,教师付应敏手把手为学生示范点蜡、画蜡的过程。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跟随老师的操作,随着染色、漂洗等工序的完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逐渐成形。“我做的是荷花图案。”“这是我做的,好看吧?”同学们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傈僳族刺绣课堂上,教师胡蓝方拿着成品细致入微地解说着每一处色彩与图案的特点与制作技巧。“观察好图案的构造和针线的路径,是刺绣的第一步。”跟随着指示,学生们专注而沉静地描绘着图案的轮廓,穿梭的丝线连缀着文化的传承。
自2023年春季学期起,盐边县第一初级中学在校内“大笮坊——艺术科创馆”设立蜡染、刺绣工作室,将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之刺绣及苗族蜡染两项市级非遗项目纳入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开创了一条以非遗文化浸润校园的特色之路。学校不定期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非遗特色与现代艺术教育有效结合,真正实现民族优秀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据课程负责人黄建飞介绍,非遗课程与音乐、绘画、手工等艺术类课程并列,在开学之初,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可自由报名参与,每周两堂课,每个课程限招30余人,学生反响热烈,每学期都基本报满。
“作为一名新时代接班人,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很有意义,每节课完成作品都很有成就感。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毕燕表示。
近年来,县教育和体育局积极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将县域优秀的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融入课堂,持续激发学生们对非遗的兴趣,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着力培养一批热爱非遗、熟练掌握非遗技艺的学生,做好非遗传承、增强文化自信。